综合VOA报道
最后一版香港《苹果日报》本周绝响
据多家媒体报道,支持民主立场的香港《苹果日报》将在本星期四(6月24日)出版最后一期报纸。
苹果日报母公司壹传媒的董事会星期三宣布,《苹果日报》将在不迟于本周六出版最后一期。
壹传媒有限公司董事会在一份声明中说:“遗憾地宣布,由于香港当前的情况,苹果日报的印刷版不迟于2021年6月26日星期六最后一期结束,而电子版亦不迟于……星期六晚上11时59分停用。”
https://www.facebook.com/nextmagazinefansclub/posts/1931450773685523 声明说,壹传媒感谢“读者忠实的支持”,“并感谢我们的记者、员工及广告商在过去26年的信任”。
与此同时,同属壹传媒旗下的《壹周刊》也宣布即将停刊。《壹周刊》社长黄丽裳星期三在脸书发表告别信说,“编辑部相信大时代下已经到临终点前”。
她说:“有同事舍不得,仍存一丝希望,我只有狠狠的劈头一句:‘别存幻想!’”
继上周有5名苹果日报相关人员被逮捕后,苹果日报星期三报道说,社论主笔李平(笔名)当天上午被警务处国家安全处人员逮捕。据报道,李平是中国籍,本名杨清奇,被捕前一天还为苹果日报“苹论”发表社评,目前正在扣留调查。他的被捕原因是涉嫌违反国安法“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
上周四(6月17日),500名警员搜查苹果日报大楼,壹传媒两名高层及三名新闻工作者涉嫌违反国安法“串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被捕。
香港保安局还冻结了三家与苹果日报相关公司的资产,并通知银行停止为苹果日报服务,致使苹果日报陷入资金困境。
警方表示,行动仍然继续,不排除会有更多人被捕。
香港媒体从此消音? 美国资深媒体人、编辑魏碧洲认为,北京迅速猎杀《苹果日报》是要在“七一”前给黎智英定案。
他说:“从去年4月以后直到前几天,有关冻结香港《苹果日报》还有壹传媒集团的资金其实都是一整行动里的一部分。” 魏碧洲表示,北京对《苹果日报》出手的目的之一就是针对黎智英,害怕他前往海外发挥更大影响力。
香港律师、政治评论人桑普表示,《苹果日报》是香港在强权压力下,唯一一份站在抗争者角度去报道的报纸。他说:“打压越大反抗越大。2019年‘反送中’以来,《苹果日报》成为香港唯一一份报纸,可以站在抗争者的角度,站在整个世界普世价值的角度来报道整个内容。”
桑普说:“这个清剿我觉得很类似于当时1949年之后,中国大陆解放当时的情况。花几年时间把这些不同的声音一一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所以对香港媒体的打压是毫无悬念的,不会说100周年党庆结束了就结束。”
苹果日报的新闻内容和报道风格多年来存在不少争议,但敢言作风却使其赢得大量支持者。业内人士形容苹果日报的遭遇反映出“报禁”已降临香港。
曾在壹传媒工作19年的资深传媒人李月华在接受香港商业电台的采访时表示对苹果日报可能停刊感到难过。她认为香港的“报禁”已经开始,她形容香港的红线已扩展成“红海”,任何行为都可被说成违法。她相信,当局并非仅仅针对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和苹果日报。
李月华口中的“报禁”曾出现在上世纪五零到八零年代,处于戒严时期的台湾。当时的国民政府从发行、印刷到报道内容处处设限,每天出版的报纸成了宣扬党国思想的重要工具。
香港记者协会新任主席陈朗升周二在香港电台的一个节目中接受采访时将苹果日报停运形容为“一个时代的终结”。
香港土生土长的陈女士是苹果日报忠实读者。她过去觉得苹果日报为了夺人眼目,部分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内容倾向于庸俗和哗众取宠,但是在目前香港绝大多数报章都已“归边”而缺乏批评性的情况下,苹果日报是极少数的例外。
部分舆论认为,和外界原先预期苹果日报会遭政府取缔相比,苹果日报自行停运就好比是“自然死亡”或者“安乐死”。
林郑:国安法不能形同虚设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二(6月22日)打破沉默,回应苹果日报面临停刊。她说,香港国安法执行快将一年,当局不会让这条法律形同虚设。
林郑月娥说:“不能以涉嫌机构是一家新闻机构,涉嫌人士是新闻机构的负责人,就说这次工作是打击新闻自由。换句话说,新闻机构负责人不可以因为属于一家新闻机构,而以此作为保护罩,就可以不遵守法律,批评特区政府是没有问题,但如果有意图、有组织,去煽动颠覆特区政府,当然是两码子的事。”
原创稿件,未获许可不得转载,切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