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以来,部分机构投资人支付昂贵价码,换取比其他投资人──特别是散户,早两秒钟得知重大资讯的优势。这两秒钟听起来不长,但对高频交易员而言价值往往上达数百万元,并使其他投资人屈居劣势。
纽约时报报导,路透与密西根大学存在一份协议,由路透负责分派该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报告。直到本周前,路透社分派予特定客户的时间,较分派予其他客户早两秒钟。
报导指出,路透社为提早分派数据给特定客户,额外支付密西根大学至少100万元,而路透客户亦可另外付费取得这两秒钟优势,部分客户每月为此支付逾6000元。
分析师布拉格(Henry Blodget)认为,路透暂停提早发布资讯只是基于公关考量,「他们是被迫做此改变」。他并说,这项举措对散户没有好处,「对散户而言市场永远不会安全」。
事实上,散户若无购买汤森路透的帐户,还得等路透客户获知消息的五分钟后,才能得知密西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数据。布拉格并怀疑,路透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许多避险基金或机构大户可能都提早获得这类数据。
纽约总检察长史奈德曼(Eric Schneiderman)在检视此一案件后,已提出警告性指控。汤森路透则反驳差别定价是合法行为,但同意在调查期间暂停提早发布讯息的服务。
密西根大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即属重量级资讯,被投资人视为衡量经济现况的指标之一,可能牵引当日股市走势。目前包括主要证券交易所等多数市场数据供应商,皆让大客户付费换取在更短时间内取得资讯。
这份协议的曝光也凸显出高频交易的普遍应用,目前全美金融市场逾半数交易以这种方式完成,交易员若比其他人早一毫秒得知重大资讯,即可在一秒内执行数千笔交易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