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裔青少年:从“香蕉人”到“芒果人”

发布于: 2016/07/11  9:14 pm 更新于: 2016/07/11, 9:14 pm

中新社长沙7月11日电 题:海外华裔青少年成“接力棒”:从“香蕉人”到“芒果人”
  
中新社记者 唐小晴
  

出生在澳大利亚丶13岁的华裔少年袁艾嘉不仅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会熟练地书写书法。当澳大利亚人问她来自何处,她会自豪地回答:“我是华人”。
  
在海外,像袁艾嘉一样会说中文丶懂汉字的华裔青少年越来越多。准确地说,他们已从有着黄皮肤丶黑头发却不识中文丶能说一口地道英语的“香蕉人”,变成了在接受西方教育同时,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芒果人”。
  
湖南省侨联党组书记朱建山认为,学习汉语,不仅是华裔青少年继承汉语文化的根本需要,也是传继祖辈根脉的最佳选择,有助于华裔青少年成为学贯中西的跨文化丶跨地区丶跨民族丶跨领域的高端人才。
  
“亲情中华”湖南夏令营11日在长沙启动,包括袁艾嘉在内的90余位华裔青少年来湘研习汉语和中华文化。他们来自美国丶阿根廷丶加拿大丶德国丶澳大利亚丶新西兰丶日本等国家,年龄12至18岁,大部分可以讲流利中文。
  
相较其他营员,柬埔寨华裔青少年吴亚斌个子偏小。不过,在中文班,他的中文成绩却总是名列第一。为进一步提升汉语水平丶了解中华文化,吴亚斌主动报名参加夏令营。
  
陪同参加夏令营启动仪式的吴亚斌母亲南巨英认为,让海外华裔新生代走近祖(籍)国,近距离感受传统中华文化和中国的发展风貌,使他们更容易求得价值认同和精神回归。“‘香蕉人’正要努力变成表里如一的‘芒果人’”。
  
来自美国的张智博以前是典型的“香蕉人”,在父母的安排下,他学了两年中文。“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是一个矛盾,小时候我很挣扎,现在我可以舒服地面对自己,摆脱了‘中文盲’的称呼。”张智博表示。
  
让华裔青少年从“香蕉人”变成“芒果人”,整个华人社会都作出了巨大努力。每年中国传统佳节,海外华侨华人都要举行中华文化大游行,坚持让华裔青少年参与表演,从京剧丶武术丶龙狮,到高跷丶腰鼓丶秧歌,华裔青少年从他们祖辈丶父辈手中,接过传承中华文化的“接力棒”。
  
第一代华裔丶海外领队李娜认为,华侨华人在海外生活多年,尤为眷恋中华文化,都希望自己的子女用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华文化。
  
与此同时,每到寒暑假,中国各地侨办和侨联,也会开展各式“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和夏(冬)令营,让华裔青少年“回家”触摸传统文化,感受民族自豪。
  
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说,华裔新生代正逐渐成为一支新兴力量。与父辈相比,新生代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和更多融入当地社会,他们将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返回页首
举报
点评这篇文章
点评这篇文章
 
1 2 3 4 5
0个人参与评分
Advertiser Disclosure
最新商家点评
ChineseInHouston总共有1291条点评, 1368次评分
修空调找老李,修不好不收费!
Review by 227大头猫 at 08/21/25
李师傅人不错,今天我朋友家空调排水管堵了,李师傅修好后,竟然没收费,人真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