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上丶网络上有很多关于美国宏观物价的文章,一时间感受到,美国生活就像天堂,就跟不要钱一样,但是把“绿票标价”换成“红票标价”,再从两地不同地区收入去看,有很多情况下,是“不均衡”(也不可能均衡)。举个例子,在美国吃一个品牌不错的汉堡包,4.5美元,加税后5美元,人民币就是30元,同样月收入5000美元,德州算是中等,加州是中等偏下,上海是部分高薪丶广州是部分中高薪,用30元去买一个大面包?不太值;一碗正宗酸辣粉,广州8元,上海10元,美国5美元加税。在美国二人吃一顿中式快餐,加上小费,要15-20美元(90—120RMB)味道不敢恭维。在广州上海,100元吃快餐,已经是很棒的美食了。在国内五星级酒店的美食,还可以,但是在这里海边度假酒店的美食,试了就知道了。
所以宏观上了解信息,生活成本的高与低是微观范畴,由多方面的因素组成:市场丶物价丶自己人生规划丶收入和成本控制。收入不是天上掉馅饼,开销也不是永远的水龙头,华人生活的勤俭节约丶量入为出,一直以来都是佳话。
生活中四个地方要节省:
日常消费要节省:翻开每周的报纸和商品信息宣传单,可以看到各家超市的价格和打折信息,商品信息服务到家,坐在家里就可以货比三家,哪个商场丶哪个商品打折,开车采购丶或者网购,就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心仪商品,比如大龙虾,韩国超市卖5.99美元/磅,其他超市9.99美元/磅,一比较知道了该到哪里购物,当季的健康食品青苹果,有的超市卖0.99美元/磅,有的超市卖1.29美元,有的卖1.49美元/磅,经常关注价格,家庭主妇都练就一副“好记性”。会员制返利在美国已经十年,现在有些连锁超市推出会员制返利,在比较价格的基础上,如果有返利,半年中的购物返利如能满足两次车子加油钱,凭啥不要,去浪费呢?
来源:网站